7/25(六)13:30-16:30 第四堂:網路零售的行銷-活動與鏈結
接下來開始講到了第四個主題:活動與鏈結
首先提到了流量
流量的來源:
‧記得你的網址-非常難,所以好網址值得花錢取得。
‧記得你的名字,搜尋而來
‧因為屬性搜尋而來
‧或者是搜尋結果頁的關鍵字廣告
‧或者因為他處的鏈結而來
‧因為其他媒介廣告而來(網外)
‧因為媒介報導或活動而知道(網外)
網站的流量a case study
‧因廣告而得到流量的人:591租屋網
‧做廣告沒得到流量的人:台灣租屋網
-前面兩個是典型的後者選擇以前者的經驗去推廣,卻沒有可以創造與前者一樣的效 益。
‧做廣告得到又失去的人:中信房屋
-中信房屋藉由在媒體的強力放送而短時間將流量提升
-目的不一定僅在提升流量,也有可能創造廣告,並維持加盟者信心。
‧一個巨大流失的例子:Kijiji
-在591成功後,憑藉者自己原本在免費模式所建立的物件量,藉由調查收費與否對於 使用者的 信賴,而決定改成收費,但結果卻是造成了物件量的流失。
‧幾個體會:
-得到又失去是因為沒有結構可以承接
-做廣告沒得到是因為同一個概念已有領先者
-改變服務模式要非常小心,網友認同程度要反覆驗證
解釋樂屋網的作法(詹先生目前在經營的房屋入口網站)
‧先做產品
‧概念:最多有價值訊息,物件數量。
‧好用:物件頁結構、搜尋、商務式搜尋
‧尋求接觸:搜尋(頁面敘述:機器與文字)
‧可用資源:PC home首頁
‧還有一點關鍵字廣告的預算
‧然後是活動,最後可能才是廣告。
step1 step2 step3
物件收集---->網站介面的改善---->物件搜尋優化
在這幾個步驟中,並未大量利用廣告曝光,儘量控制支出,而強化與消費者的互動,及使用上的便利性,更能夠形成口碑,目前瀏覽量己逐步提升。
鏈結的意義:平台
‧從根本做起,已變承接光臨的人
‧把網頁內的描述與銷售建議做好,別忘了打造真實的價值
‧你有一個小店,在某個平台
‧平台內流量導入(最靠近你的消費者)
‧平台首頁的廣告、活動、推薦、報導.....
‧平台商品搜尋:商品的描述、標籤與其他商品的相關性
鏈結的意義:搜尋
‧注意你的首頁敘述文字,必須能反覆說明你的性質(類別或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更多人鏈結
‧到更多地方去談話、留言並留下鏈結。
‧網站訊息出現在更多地方
‧買關鍵字廣告
鏈結的意義:他人
‧運用一切資源
‧建部落格或官網
‧用部落格與他人串聯
‧網站或商品訊息出現在他處(討論、評論、比價)
‧創造活動及其延伸鏈結
接下來我們進入行銷
行銷在網路上的意義
‧創造鏈結回來的機會
‧最短的距離在網路
‧從電視廣告回到網路有多遠?
-不要用強勢媒體推銷網址
-如果他還沒準備好
‧準備好的意思
-網友已經呈現明顯自然成長狀態
-網路行為已經成熟
-已經到了決戰日
活動
‧窮人的途徑:活躍在一切活動裡
‧網路廣告
-在最靠近交易的地方出現訊息(露天拍賣)
-在最靠近興趣的地方出現訊息(巴哈姆特)
‧部落格、電子報:經營興趣同好
‧線下活動一樣有用,但應該設法讓他在網路上有露出。
銷售建議
‧銷售建議是最好的活動
‧銷售是永不止息的活動
‧銷售建議的想像力
‧獨特的銷售建議會帶來訊息
‧創造入門、交朋友、有趣味的銷售建議。
‧交易數量成為檢核點,清楚無爭議。
QA1
實體店家與網路店家的競合?
‧實體店家與網路店一定會遇到價格問題,這是無法避免的。
‧可以選擇將兩個部分完全分開經營,而後形成兩個事業。
‧也可以完全不分開,不處理,任其自然變化。
QA2
Amazon的kindle會不會造成出版業的業態消失呢?作者直接授權給Amazon?
‧那倒是肯定不會的,出版業的編輯是知識的把關者、作者的發現者及商品化的執行者 ,並不影響出版的業態。
QA3
決定商務模式與獲利的關連?有沒有可能在運作中超出了預算呢?
‧首先你一定不能超出預算,所有的工作要依照預算支出,超支這事情絕不能發生。
‧你選擇了一個底層能量夠大的商務模式,就會有人願意購買上層的服務。
如果你的商務模式不能創造夠大的底層能量,獲利就會有限。
舉例來說:你選擇了高收入的族群,也許商品獲利高,但獲利的量少。
再說線上遊戲免費也是為了創造龐大的底層能量,當夠多底層能量時,就有人願意付 出更多的代價已取得更大的特殊性。
QA4
提到說電視廣告與網路距離遠,但為何Yahoo與Payeasy仍持續投入廣告?
‧Payeasy在建立在女性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並建立對其貼心的形象。
‧Yahoo也許在避免失去更多的3C供應商的助益。
QA5
Amazon Kindle電子書所帶來的影響?
‧其實讀書機在日本最先流行,但是未普及。
-記憶卡要自行購買
-所提供的書籍都是舊的
-網路並不普及
‧所以說這個並不是特別新穎的產品,但他獨特的地方在於
「整合了Device、大量新的電子書以及在各地連線的費用,免去了消費者所有整合的 麻煩,並說服了書商提供最新的電子書。」
‧他給予書商一樣的獲利,提供給Amazon電子書的部份,也許原本消費者購買一本書, 他給予書商10元,而消費者由Kindle下載同一本書,他也給於一樣的價錢,書商自然 沒有反對的理由。
補充別人放在youtube的Q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