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偉 演講心得
大家也知道我是個動漫社的宅男,但是其實除了喜歡畫漫畫外,我並不是很深入動漫社裡的動畫跟聲優,我比較在行的算是畫畫,可是畫的並不是很好,所以要說我很宅嗎?跟真正的宅男們比起來我還差的遠呢~!
但是,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因為課業不是那麼的重,而在社團也有些衝突,我選修了一些通識的動漫畫課程,後來去修習的網路與社會的課程,在這課程中我也開始接觸樂網路社會的資料,也接觸了許多動漫文化的論文與文獻,我並沒有收集很多文件,倒是有幾本論文還躺在我家,而後第一次接觸了陳仲偉這一位研究動漫畫的學者,當時還沒入伍前他也出版了一本「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讓我發現到,原來漫畫也是可以這樣去玩的,去建立漫畫的知識架構。
不過,退伍後因找了工作,而且也過著相當糜爛的生活,就淡忘了。
不過,結束了第二份工作,刻意讓自己有一段較長的休息時間,我重新整理起我的資料,從塵封已久的光碟中,再壹次看到當年留下來他一次完整演講的錄影,也把他看完了並將這演講做了筆記。
這演講之中,他從社群開始談起,而後再帶入動漫畫的主題,那當然仲偉老師所提及到的所有內容,其實在中正動漫社與幾位對動漫畫知之甚詳的分享下,其實都是聽過的,再加上本身也閱讀過幾本傻呼嚕同盟的書對漫畫在台灣的發展及日本漫畫文化的發展,都是了解的,在這場演講中其實也都有提到,所以,算是重新複習一次吧。
但是,他在結尾所提到的事情,其實我寫這份感想的重點,如果我們是藍領階級去訴說漫畫有多好多好,這樣對漫畫的發展是沒有幫助的,因為在這資本主義的社會上,這不是成功的代表;但如果是今天我是個學者,醫生以及具有身分名望的人,去訴說我們被漫畫的影響有多大,那社會觀感對漫畫這件事情,就是另一種不同的解讀了。就像是日本有一群醫師正是因為當年被黑傑克這部漫畫所感召,而走上了醫生的這個職業,她們在學成後,也一起的將黑傑克裡的病例,藉由現在的醫術來解釋,更證明做這件事的重要性。
也許,這就跟罐頭當年所提到的事情是一樣的,我們必須將自己的成就做出來,並且讓社會上的人更加認同,漫畫這並不是一個低俗沒有智慧的文化。
我有許多朋友喜好漫畫動畫,有的人雖然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而轉換為休閒時的娛樂了;也有些人到了日本當了動畫師,雖然辛苦但實踐了她的夢想,我想再不斷繼續的努力,這文化就可以擺脫給人的負面印象吧。
-------------------------------------------------------------------------------
網路動漫社群 陳政偉
建立動漫畫的知識架構
PPT 1: 先有雞還事先有蛋
Virtual Community; On-line Community
社會學群體的產生:ex 宗教的祭司、巫師;有個地區、有個接觸或認識的情感關係。
1.所在地點的不同
2.彼此不認識
PPT2: 動漫畫社群從何而來?
1.喜歡動漫畫
2.人際網絡
PPT3: 我們對動漫畫的理解都過於片段,需要建立整體性的圖像,拓展理解動漫畫的視角。
1996年漫畫市場(330億)到現在衰退了30%以上,台灣漫畫內涵有日本漫畫90%~95%以上。
日本動漫畫佔全世界60%,產值1兆以上。
PPT4: 日本戰後的動漫畫
-漫畫之神 手塚治虫
-動漫畫所引起的爭議
每10年都有反動漫畫風潮,50年代~~90年到之間。
有害圖書問題….等等。
動漫畫生產力及閱讀者勢力遠大過於反對者。
-動畫風潮
第一次 Anime世代 宇宙戰艦大和號
第二次 剛彈世代 新機動戰士剛彈
PPT5: 動漫畫同好
-動漫畫的文本特質使得同好與動漫畫有相當高的互動性,談動漫畫一定也得談同好。
動畫迷的金字塔頂端
-領導動漫畫界的風潮
-敗壞動漫畫
PPT6: 為什麼談動漫社群
-動漫畫的社會位置
非主流、被排擠,Ex:學書法與畫漫畫。
-動漫畫同好需要時間、金錢與精力的付出
PPT7: 動漫社群的分類
-學校動漫社團
80年代後開始興盛,為大宗。
-同人誌創作團體
起始為日本文學同好創作集團,而後變成專指動漫畫社團。
Comic market 一年5天 產值70億
PPT8: 網絡動漫社群
-學校動漫社團
-同人誌創作團體
-主題團體
PPT9: 網絡與動漫社群
-多元化也提供發聲管道
-廣大的資訊網
-公共領域的實踐場域
-既分散又連結
PPT10: 常見的網路動漫社群形式
-BBS
-Web Site
PPT11: 問題
-一言堂
-封閉
-無秩序與缺乏管理
PPT12: 思考點:火的七日間
-可怕的不只是來自上方的壓制,內部的分裂更是令人扼腕。
PPT13: 往後的重點
-網路社群的經營
-常備性動漫畫入口網站
PPT14: 常備性動漫畫入口網站
-一種模組化
-功能構思
聚集、人際交流、舉辦活動
-技術
PPT15: Q&A
香港漫畫是不是只在華人市場受歡迎?
-香港漫畫也有相同於台灣的問題,香港漫畫僅給勞工階級看,香港的漫畫地位因日本漫畫的引進,有很大的改變。
-香港出版模式並不如日本的出版模式好,原創性低,只要出亞洲,香港漫畫就沒有市場。
動漫畫迷如何對外人解釋介紹動漫畫
-要提升動漫畫的地位要先建立在動畫迷本身在社會上的地位。
-黑傑克漫畫的影響。
-
我也很尊敬陳仲偉老師,他打開動漫研究的新視野,跳脫過去洪德麟的悲情論調:「日本漫畫沒有靠政府,就像少年漫畫,是在打壓中成長的」「台灣為何需要動漫畫?不是因為看人家有,我們也要有的民族使命感,結果只著重在創作端」「日本不是天生的動漫天堂,而是由下而上的累積」「審查制度不是唯一毀滅台灣的原因」這些打破刻板印象的觀念。
回覆刪除不過陳老師懂日本漫畫是因為他崇拜而深入研究,在香港漫畫這方面他所知的是片面:漫畫在香港地位會提昇,其實是有賴讀者的聚集,而少年讀者接軌到成年後,繼續支持港漫讓產業做大,如今有一班具共同回憶的讀者,撰寫專文述說之情;同時有黃玉郎致富這樣的例子,讓漫畫從沒出息的地位變成一個夢想。而日本漫畫很早就引進(翻版),也有影響港漫的作法,但那時香港對漫畫的打壓不遺餘力,把漫畫地位的改變全數歸功於日漫,其實是太過譽了。真正讓港漫侷限的原因是『創作工廠化』和『習慣性購買』,等到轉型已經太慢,以至於現有制度讓日系創作型港漫難以生存和成長,打不過現在已經成熟的日漫,但少女漫畫卻發展很好,這點和台灣是一樣的。
甚至日本漫畫以外的東西,他其實還是有偏見的:例如在他的著作中說美國漫畫就是強調英雄主義,單一思想;日本少年漫畫就是具有人性的等等,因為不是他的領域就刻意忽視了,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